公司Logo 追书神器

一场关于文学与网暴的贴吧热议:思桐的指控与我的回应

2025-04-11 17:45:17
兄弟们,我刚刚发现一个特别搞笑的事情。我回复了那个叫思桐的哥们之后,他居然发了四五篇帖子,说自己要被网暴了,还说要一个月不上知乎。我看了一下,这哥们有六万多粉丝,我才两万多,搞什么飞机啊?我网暴你?我刚刚看了下你那篇文章下面才十二个回复,其中两个是反驳你的,这就嚷着要被网暴?你戏太多了吧!

首先,我在这里声明一下,我回复问题从来不对人,只针对一些典型的例子发表我的看法。

其次,讨论问题就讨论问题,别整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。你要是能跟我诡辩,我还高看你一眼!哦,我要被网暴了,有两个人反驳我了!可笑不可笑?

第三,大家别理他,他害怕。

为了防止他自导自演,我已经截图留证了。在他开始表演之前,我可没叫人过来围观。他六万粉丝写了一篇长文,加上我才12个评论,这就网暴了?你确定不是想通过煽动网暴我?不过,我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戏精,所以很有兴趣留下一份记录。

![](https://pic1.zhimg.com/50/v2-884507f9245525c2e18f4820a46543cb_720w.jpg?source=1def8aca)![](data:image/svg+xml;utf8,)![](https://pic1.zhimg.com/50/v2-b0382dca0cf9de309c415e371e303aaa_720w.jpg?source=1def8aca)![](data:image/svg+xml;utf8,)![](https://pic1.zhimg.com/50/v2-7a6a3b182839bb7423b4347af41aaef9_720w.jpg?source=1def8aca)![](data:image/svg+xml;utf8,)

\*\*\*\*\*\*\*\*\*

我之前对网文价值的回答,[@鱼三杯](https://www.zhihu.com/people/29ad15f653bea5fcb7f7ab7894128930) 已经转过来了,所以不再赘述。看到这个帖子是因为有人为一位叫 [@思桐](https://www.zhihu.com/people/261b1e7db27b78303d272e15ec6a549a) 的回答艾特我,也就是这一篇回答

[网络小说除了爽之外,真的没有一点价值吗?](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346648431/answer/877255146)

这个回答其实很有逻辑上的代表性,也让我想起前些天与编辑悟道聊起的一些事情,所以趁失眠来写点东西。

这位同学认为我钻了一些空子,拿着扭曲的理论忽悠不懂文学理论的人,他的第一个指责是我将传播与传播学混为一谈,第二个点也是在扯传播与传播学的分歧,其实传播问题要放到最后谈,所以先搁置一下。

我们先谈第三点,他认为我的文学知识粗陋,因为文学里面有他自己的传播研究,他也强调了“**文学的传播学,就有一条很重要的概念,就是作品不是读者被动消费,而是读者主动参与的审美活动。**”

请注意这一条,**文学的传播学……读者要主动参与审美活动**,而在他的第四条里则提到同样的概念,“在对文学作品的接受上,有一条很重要的概念,**那就是作家是写给他的“理想读者”的,而且作者是作品的“第一读者””**

事实上关于这个概念,我在之前曾经好几次地提到过,我自知乎上有五十多篇文章,至少有两到三篇提到了这一点,由于已经半夜了,我随手找了一篇:

[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?](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25404324/answer/728951449)

这里面我就在说:

**如果你已经是一个完美的读者,你不需要任何现代经典,你都能成为一个思维逻辑牛逼的家伙,可问题在于,我们社会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是啊**

而我在另一篇回答

[当今的中国文学真的超级差吗?](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267709963/answer/660992037)

里则说过:

**在这个提问下,我看见有一个回答是说“这一届的读者不行”,很多人点赞。太对了,没错,高端文学摆在那里,大部分的读者已经读不进去了,但在这背后的一个本质问题是什么呢?**

**——怎么样才能让读者行起来?**

**我们的文学界,不回答这个问题,即便回答,他们认为这不是他们要考虑的事情**

我在另外一篇文章里也曾经指责,现代文学要求的是“**完美的读者**”,因为太晚了我没能一一去找,但上面的东西,已经很能说明问题。我从一开始实质上就在谈论一个问题,**假如文学只服务于品味已经很高的读者,那么在这之前,如何让人的品味高起来呢?**

**你只服务于“完美的读者”,那谁去创造“完美的读者”呢?**

在我指责文学中的这类问题时,这位认为我文学知识不够的同学,恰恰用他的话在为我佐证,传统文学理论,干的就是这样的事情,他们要求完美的读者,如果你没有进取心,文学就不伺候你,大家可以去看看,这位思桐同学的话语中充满理直气壮,他认为文学就是干这个的,文学的理论有传播的想法,我们就传播给那些想要接纳我们的。

问题在于,他们如果已经有了主动接纳文学的审美,你坐在家里他们也会找过来,这叫传播吗?

他的第四条说,只有网文的读者是大众吗,难道现在这些文学读者就不是大众吗?我指责的恰恰是现有文学读者的这个“大众”,不够大了,至于为什么不够,大家有目共睹。

这一位指责我文学知识不够的同学,其实是在重复传统文学已有理论中的那一套,他认为“文学”的定义,已经被固定在了那个范围内,过去的“文学”,根据现有文学理论,就只做那么一些人,只服务于“完美的读者”,“文学”理论就是这么说的,那么,这么狭窄的概念真的占领了“文学”这两个字吗?

不对,在之前

[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?](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25404324/answer/728951449)

这篇回答的开局,我就解释了,什么是文学,我所说的,算不算文学,又或者,现有的这种只服务于“完美读者”的小摊子,是不是就能说是文学的全部呢?首先你没有资格定义现有的文学理论就是文学的全部,另外,在这篇文章的结尾我也说过:

**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,假如有一天,它能做到好莱坞做到的东西,它的一些好的经验,能够与严肃文学的经验互相借鉴、互相融合,那不管定义它是不是文学,它都能堂堂正正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。**

**假如确实做不到,假如一百年一千年以后,我们的文学仍旧像今天的严肃文学一样,永远写点别人看不懂的东西,永远沾沾自喜、故步自封,并且认为文学永远是少数人能看懂的高贵存在。那么,即便有神明定义,这个就叫文学,那这个文学也是可悲的。我不去做它。**

当我指责现有文学体系做得不够好的时候,这位同学恰恰只是拿了我认为“不够好”的部分出来,趾高气昂地说,我们的文学理论已经在内部证明了,我们的文学就是只做“完美的读者”的东西,为什么只做这一点就够了,因为我们用文学理论定义,这就够了。而你希望我做之外的东西,你不懂文学知识!——这知识抵个蛋用啊!

所以,我也说了,如果有神明定义,那就是文学,那么我呸,我不做你们定义的文学,而幸运的是没有人有这个资格认定,在大学里背了几本文学理论的某某人,也不能定义这样的文学是完善的。我指责的,恰恰是他不服务于“瑕疵读者”的这一点,你反复强调,我们就是服务于完美读者,我们这就叫文学,对我的指责有什么影响吗?

也许是背过几本书的科班生,惯于背诵,而失去了质疑的能力。不过,他背诵出来的指责我的理论,恰恰为我的指责做出佐证,也真是有趣。

接下来,关于传播与传播学,他反复强调这中间的差别。其实你可以强调,而我只想说说前些天我与起点总编悟道聊起的一些事情。

作为编辑,他最近注意到的是抖音快手这些事物的出现,他注意到,现在的很多少年人,启蒙都不再是通过文学作品了,他们的生活中从一开始出现的就是已经具象化的影像资料,他们不看文学作品了,晦涩的传统文学不看,网文也不看,他们人生中第一次接触文学,可能是通过影像的推荐。

我们过去总觉得具备想象空间的文字作品,是大部分艺术形式的源头,慢慢的,连这个源头都不会了。在过去看影像资料的成本总是高于纸质资料的,但在今天,随着科技的进步,影像资料的获取难度与文字资料的获取难度已经相等,而影像资料更直观更容易消化,人类在学习和接纳知识的步骤上都已经受到影响。

而我跟他提起我最近意识到的一个现象,几百年前的文学名著,虽然今天看起来晦涩,但在当时,它们都造成了传播实际,八十年代的文学作品,由于暂时没有出现太多能挑战它们的娱乐作品,也造成了传播实际,今天的文学作品几乎已经无法造成传播实际了……过去我认为,高端的文学总有市场,它们做经典,而我们做等而下之的娱乐、启蒙或者传递,但今天我想,已经无法造成传播的东西,一百年以后,真的有可能成为经典吗?

你们尽可以去咬文嚼字地分析传播与传播学的差别,可以找出几个术语、抛出几个公式,来尝试证明点什么,可是有用吗?谁能够改变这“不传播”的现状吗?

我并非科班出身,三十岁前我只做自己的逻辑能力,三十岁后我开始往回追,我接触到的所有专业术语,我都能找到对应物“哦,原来这指的是我之前想过的那个道理”,我从一开始追求的就是我说的话尽量让普通人都能够看懂。

“现有文学界研究的就是XXXX,我学的文学定义就是XXXX”很大吗?我指责的不恰恰就是这么一堆东西吗?“文学做的就是完美的读者”,所以我才指责你们放弃了“瑕疵的读者”,我对文学的理解,何曾有错呢?

前几天参加一个讲座,传统文学界地位很高的一位老师(这里不说名字)在上头说不要避讳通俗,当然之后他又不得不补充“我指的不是媚俗”,他其实一直在暗示作者,不要忌讳写得好看,可事实上这种说法也很无力。讲座完后我追过去跟他提问,我说通俗与媚俗间的暧昧界定,已经影响了整个文学的发展,《平凡的世界》里有通俗的部分,但它的通俗价值不会被传下来,我甚至当着他的面说“您的读者很多,您的书里,也有很大的通俗的价值,但您在这方面的经验,同样不会被传下去”,因为没有人研究通俗,因为通俗一旦被剥离出来研究,往往就要被界定成“媚俗”,所以通俗与媚俗之间的暧昧界定,影响了文学的发展,导致我们的传统文学理论,从头到尾都只做了一半。没人敢做另一半。

我都不怕得罪谁了,因为文学正不断失去机会。而仍旧有一些背了几篇课文的人,在毫不羞耻地宣传,“**在对文学作品的接受上,有一条很重要的概念,作家是写给他的“理想读者”的”。**

这恰恰是当今文学界应当为之羞耻的地方,五四时开始传下来的东西,好不容易开拓的一点点局面,你们丢得一干二净了啊。

\*\*\*\*\*\*

补充回答一个评论:

不知道香蕉能否看见:

文学之所以存在,是为了指引人们走向更好的生活而非沽名钓誉。

不管是通俗、媚俗、高雅,只要能够达到文学的目的,就是好作品。

……

巴拉巴拉巴拉。

之所以把这个摘出来,因为这个看似正确而且大义凛然的评论,代表着我们社会的许多问题。

我们社会过去是建立在玄学思维上的,玄学思维的特征是什么呢?就是热衷于谈论这些看起来不证自明的道理。

听起来很高大上啊,文学之所以存在,是为了……

可是为什么?你如果问他为什么,他或许会瞪大眼睛无比诧异,这么对的道理还需要为什么吗?

支持高尚需要为什么吗?

抨击媚俗需要为什么吗?

然而是需要的,如果我们要成为一个现代社会,任何东西都需要为什么。包括我们为什么要做一个好人,都需要为什么,要说清楚。因为在这个世界上,存在更多更复杂的道理,资本社会以前建立在亚当斯密的理论上,他论证了,如果每个人都为自己,一个社会会更加良性的运转。后来这个理论被约翰纳什的博弈论所更新,但人家不会相信不明觉厉的东西。

文学之所以存在,是为了……干嘛?你最大啊?你说了算啊?

我们可以看到,现在很多所谓捍卫伟大文学的人,所操的就是一些不明觉厉的东西,类似于文学是大餐,网文是方便面,听起来真有点道理,可真的有吗?我们全国立法禁止垃圾食品好了。

我为什么谈论通俗和媚俗的暧昧?通俗这个东西独立出来都可以说是媚俗的,可媚俗其实是什么呢?那是最能挑起人的基本欲望的东西,那中间有社会上每个人心理欲望的模型,你可以闭关锁国,大声抨击,然后与它势不两立,可事实上,我们阻止不了世界越来越多利用这种规律的东西出现,网文取代传统,抖音取代网文……

人类的心理规律,如果你真想驾驭它,你就得把它一条条的进行探索,把任何媚俗都给单列出来,找到它的基本规则,然后利用这些规则,尽可能地把受众引向好的地方。

过去我们将物理规则视为“奇巧淫技”,因为看起来它使人懒惰。我们承受了一百多年的屈辱,终于愿意以中性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奇巧淫技,我们可以造出原子弹毁灭自己,也可以造出电脑手机改变我们的生活。

我们的文化也始终处于挨打的位置,可我们的社会,仍旧像看待奇巧淫技一样看待“媚俗”,抨击“媚俗”。这中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?就是因为我们大部分人看待事物的眼光从来不是辩证,不是科学的,而是玄学的。

就如同这位评论者理直气壮地跟我说“文学的存在是为了xxxx”一样。

不对,文学的存在,只是因为我们创造了文字,文字就如同一把锄头,它有各种用法,你可以挖地,也可以杀人,你可以行凶,也可以防身。我们就看见它在第一层逻辑上有什么伟光正的用法,就去大力弘扬这种伟光正,在第一层逻辑上有什么不好的,就斥责它媚俗,要划清界限,那么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真正地驾驭它。恰如我们如果一直抨击奇巧淫技,我们就永远造不出原子弹。

文学该如何让人的生活变得更好,也绝不是几句口头上的理所当然就能做到的。只有你吃透了它的所有规律,才能真正的驾驭它。

警惕玄学,警惕那些乍看起来就理所当然的认知。

我们要当一个好人。为什么?问了这个为什么,你就进入社会学的门槛。

文学的存在是为了XXXX。为什么?问了这个为什么,你才进入文学的门槛。
追书神器免费版下载
追书神器免费版下载-追书神器破解版-追书神器破解版-追书神器旧版本可换源 - 追书神器